高中毕业班的老师讲课速度非常快,留的作业不少。有不少考生在复习功课时缺少计划性,东一榔头西一棒子,一会儿做数学题,一会儿背英语,忙忙乱乱,哪一科也没学好。因此,要想事半功倍,考生应该制定一个合适自己水平和进度的复习计划。父母则可以在旁边给予相应的提示和建议。
第一,一个相对健全的时间表,既要涵盖每月的整体安排,又要包含每月与天天、每时的细节规划。
第二,复习计划要留有空间,不要“满打满算”。譬如,晚上7点开始复习数学,8点开始复习英语,如此安排就太紧了,当中应该有一个缓冲。譬如,7点到8点是数学时间,8点15分将来留给英语。如此,数学复习完后喝口水,稍作休息,不要“连轴转”。而且,留有空间也可以确保上一段计划的完成,还是以7点到8点复习数学为例,万一时间到了,却还差一道题没做完如何解决?留有15分钟的空间,孩子就能具体问题具体解决,而不致产生浮躁的情绪。
第三,教孩子在实行计划时掌握舍弃。有些学生死心眼儿,譬如复习数学时遇见两道难点,卡了一个小时也没思路,却非要做出来不可,一晚上的时间都搭上去了。结果,这两道题没眉目,其他的科目也耽误了。孩子的情绪也难免遭到影响。对于如此的孩子,父母就需要告诉他,把这两道题放一放,先完成其他科目的计划,最后假如还有剩余时间,再回过头来处置先前的“遗留问题”,假如没时间就放在明天或后天再做。
第四,复习计划要兼顾全方位。有些考生对喜欢的科目就先复习,不喜欢的科目放在后头;有些考生把我们的强项放在前面复习,弱项的复习遭到影响,致使强项愈加强,弱项一直没得到实质性的提升。其实,每一个考生都有我们的强项和弱项,正确的做法是优势要强化,劣势也要弥补。
父母还应该对孩子强调,实行计划贵在坚持,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。有些考生计划制定得头头是道,但只能实行两三天,一遇见困境就舍弃了,还像过去一样,放学回家后想干什么干什么,喜欢干什么干什么,原先的计划形同虚设。